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堵“看不见的墙”横跨两区,上海这个小区如何破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1:26:00    

艺康苑小区,跨越静安与宝山两个区,分属两个街镇,由彭浦新村街道艺康苑居委会与庙行镇共康二村两个居委会共同管辖,一个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一个业委会实行业主自治。小区共有居民1336户,其中静安区居民994户,宝山区居民342户,是基层治理中的一个棘手案例。

依靠两区街镇和“三位一体”合力,艺康苑小区充分发挥跨区毗邻党建的引领作用,疏通了一批长期以来的治理堵点,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治理难题,共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跨区治理共同体”。

定制个性议事规则,抓住破题关键

由于两个区居民户数不均,艺康苑小区事务协商、决策的“少数服从多数”饱受争议,加上跨区管理服务的差异化、不平衡,导致重大项目落地难、业主大会表决难、资金投入难、小区管理难等“四难”问题,影响到小区多年的治理。

为此,彭浦新村街道联动庙行镇,以社区开放日、两区联合接待为载体,充分听取两边居民的意见,双方街镇多次召开共商共议会议,定制属于艺康苑小区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将居住在静安区域的业主编入第一业主小组,将居住在宝山区域的业主编入第二业主小组,小区重大事务需由第一业主小组与第二业主小组共同协商、共同多数、共同决策,两区居民心中的那一堵“看不见的墙”逐渐松动。有了议事规则这把“金钥匙”,艺康苑小区逐步实现“一年一个样,年年有变化”。

建设建筑垃圾厢房,打通破题裉节

由于小区建设之初未考虑建筑垃圾箱房配套建设,2015年起,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位于小区中心圆盘处,不断侵占小区绿化与公共道路,环境卫生每况愈下。居民的改造意愿十分强烈,多次向选区人大代表反映。

“垃圾处置很重要,但不能建在我家旁边”。这个“邻避效应”使得建筑垃圾厢房的选址异常艰难。艺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雅祥“想破了脑袋”,甚至晚上都睡不着觉。大家都一筹莫展之时,人大街道工委副主任周海波在多次巡查艺康苑小区及周边环境时,突然想到一个地方——艺康苑小区旁边的垃圾压缩站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一片空地,这里更加远离居民楼,而且长期闲置。

垃圾厢房要与皮肤病医院做“邻居”了,必须征得皮肤病医院的同意。虽然垃圾厢房可能会有噪音、扬尘等诸多影响,区人大代表、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引导班子成员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想,最终大家一致同意这个选址。

2023年5月,新的建筑垃圾箱房落成并投入使用,原临时堆放点垃圾全部清运完毕。同年10月,21位“社区小先生”和“社区设计师”共同完成建筑垃圾箱房彩绘,点亮了小区南门街区空间。

绘就融合治理秀带,凝聚最大人心

“中心圆盘要升级改造”“楼道要进行粉刷”“要增加非机动车充电桩”……人心顺了,小区居民纷纷为小区的建设建言献策。社区责任规划师设计社区问卷,就“小区存在问题、未来改造方向”等居民关切形成28个问题,开展线上线下调查,勾勒社区需求画像。

居民区利用居民喜爱的凉亭、紫藤花架等公共空间,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在社区说事、议事、主事。针对居民公约、停车充电、流浪猫管理等十个问题,开展“基层治理热点大讨论”,在小区公众号、“社区云”的“社区留言板”上让居民智慧充分涌流。

小区中心圆盘过去长年堆放建筑垃圾,缺少植被、地表裸露,阻碍停车和通行。如何升级改造?小区两边的居民区通过联合业主接待日,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楼组长会议等,不断完善设计方案。2023年8月,中心圆盘正式开工,围绕小区标志性“太湖石”种植绿化植被,打造景观花境,粉刷罗马柱、墙面,增设座椅和居民休憩活动区域……中心圆盘区域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小区休闲新地标。

如今,小区从南到北为建筑垃圾箱房、小区南门门头、“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样板间、非机动车充电桩点位、小区中心绿地、小区中心圆盘等,贯通起了一条“南北跨区融合治理秀带”。社区居民参与面正不断扩大,2023年的两次业主大会,参与率从82%到87%,同意率从93%到95%,资金投入从50万到200余万。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而且是人心,人心被最大地凝聚起来了。”黄雅祥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