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八旬老人家中的庭审现场。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赵天乙报道 8月26日,在昌图县三江口镇一户农家小院里,村民姜某兄弟俩握着父母的手,当场承诺履行赡养义务。当天,昌图县人民法院三江口人民法庭将审判现场“搬”到八旬老人姜爷爷、姜奶奶家中,用一场充满温情的巡回审判,不仅化解了赡养纠纷,更修复了断裂多年的亲情。
今年80多岁的姜爷爷与姜奶奶,身体常年受病痛困扰:姜爷爷关节炎严重到无法正常行走,姜奶奶需长期打针吃药维持健康,老两口无固定生活来源,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虽有两个儿子在本村居住、一个女儿远在外地,但因过往生活琐事积累的矛盾,两个儿子多年来极少与老人往来,更未履行赡养义务。老两口最终带着诉状找到了三江口人民法庭。
庭长赵向阳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着手调解。起初联系大儿子姜某时,对方态度抵触,电话不接、见面就躲。直到一个炎热的中午,赵向阳在姜某家门口等到了他,耐心倾听后才得知,兄弟俩对老人的心结,源于早年觉得家里偏心的积怨。考虑到老人腿脚不便、往返法庭困难,赵向阳决定将庭审现场设在老人家中,并邀请村干部刘忠武参与调解,既方便群众,也能借助乡邻熟人间的信任化解矛盾。
开庭当天,姜家堂屋被简单布置成临时法庭:一张桌子摆放整齐,国徽悬挂正中。庭审刚开始,兄弟俩一见面就因过往矛盾争执起来,气氛瞬间紧张。赵向阳见状,先放下“法槌”谈亲情,引导兄弟俩回忆小时候父母拉扯一家人的艰辛;再拿起《民法典》讲法律,逐条逐款明确赡养老人是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村干部刘忠武也从乡邻角度劝说他们。
情理交融间,兄弟俩的态度逐渐软化。看着父母布满皱纹的脸庞和蹒跚的身影,大儿子姜某率先认错:“以前总揪着过去的事不放,忽略了爹妈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是我们做得不对。”最终,在赵向阳和刘忠武的共同调解下,兄弟俩当场达成协议:每人每月按时向老人支付赡养费,并定期上门照料生活。老两口看着态度转变的儿子,眼眶泛红,连连对着法官和村干部道谢。
这场农家院里的审判,不仅让老两口紧锁多日的眉头舒展开来,也让围观的街坊四邻深受触动。“以前总觉得法律离咱们远,今天才知道,法官能到家里来解决事儿,还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村民们纷纷表示,既看懂了“赡养老人是义务”的法律规定,更读懂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赵向阳表示,今后三江口人民法庭将继续坚持“把法庭搬到群众身边”,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化解家长里短的纠纷,让司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2025-08-29 07:22:00
英雄不朽 精神永存 随州市走访慰问抗战老兵梅祖堂并颁发纪念章
2025-08-26 12:24:00
【口述实录• 我的抗战】钢枪会锈,热血永远滚烫——97岁抗战老兵白清林的信仰坚守
2025-08-21 08:17:00
2025-08-12 16:24:00
2025-07-26 1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