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热衷作诗,不热衷做官,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为底层百姓写诗的诗人。
他对社会中下层熟悉,他的诗多处体现对社会的不满,喜爱五古,不受格律诗限制。
《苦寒呤》: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征妇怨》:“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孟郊创作了不少体恤民间疾苦的诗作,最有代表性的是《寒地百姓呤》。
诗为五古,五言十六句,一韵到底,全诗意境凄婉,充满了悲愤之情: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这首五古写得不像诗,像赋。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做过诗与赋的区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意思是诗是用来抒发情感,可以写得华丽,而赋是用来描述事物的,要求客观流畅。
按照陆机的标准,孟郊的《寒地百姓吟》的确像是一首赋,极为客观地描述了寒冷中百姓的疾苦。
前四句写的凄历,如闻其声,犹见其景,百生席地而眠,没有柴火取暖,古人柴比较贵,底层百姓买不起柴。
半夜冻得人都站起来哭号,一个“皆”字,把所有人都包括进去,让苦难密集。
“冷箭”与“棘针”都是形容屋中漏风之冷,让人无处躲藏。
四句一节,第二节延续第一节之冷,然后笔锋一转,让烹调香味介入寒屋,使得悲情加剧。
“高堂”,指华堂大屋;“捶钟饮”,富贵人家宴饮之乐。
天都亮了,富贵人家做饭的香味不停地来侵扰,这让贫苦穷人倍感生活凄凉。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想象大胆,力道十足。穿人因为过于寒冷,宁愿自己烧死在富人的油膏里。
以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比喻给予穷苦者最大的同情,即使是这种拼死的行为也不可行。
因为华灯有纱罩,飞蛾寻死不能,只能围着灯火虚绕不能靠近。
孟郊将悲中之悲渲染到极致,还不算完,最后一节说出穷人的结果。
飞蛾扑火求死不能,到头来还是落地死去,死了还让游手好闲的富人踩踏。
这些无所事事的人究竟是谁呢?没必要回答了,凡事正直的人都忧心忡忡,“郁陶”指忧思积聚貌。
这首不像诗像赋的古诗,写尽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艰辛,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
早已超出了“大历十才子”那些狭窄的题材,每一句每一字都从心底出发,不妥协,不拖泥带水。
有同情,有观点,一气呵成。在写百姓疾苦的唐诗中,只有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能与此诗抗衡。
杜甫与孟郊这两位同为百姓呐喊的诗人,都留下了伟大的诗篇,杜甫深沉哀郁,孟郊痛心疾手。
杜甫由己及人,孟郊由表及里。孟郊在诗歌技巧上避熟避俗,精思苦吟,狠字狠词常用不绝。
孟郊晚年丧子又丧母,诗乃心声,如泣如诉,诗中用到的狠词狠字,都是生活经历,这就不难理解。
孟郊为何能写下那么多与老百姓共情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