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意思是指 站在对岸观看火灾,用来比喻对别人的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五代·乾康的《投谒齐已》。
具体来说,“隔岸观火”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
站在河岸的一边,观看对岸发生的火灾。
对别人的危难或困境不提供帮助,而是选择在一旁观看,就像看热闹一样。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不负责任和冷漠的。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乾康的《投谒齐已》中的诗句:“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宾语、定语,含有贬义。例如:“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热情帮助,而不能无动于衷。”
总的来说,“隔岸观火”这个成语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袖手旁观的态度,提醒人们在面对他人的危难时,应该伸出援手,而不是选择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