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念现代,对电子产品、时尚衣物、旅游出行等有较强的消费欲望。
部分学生生活费有限,难以满足额外消费需求,因此选择校园贷来弥补资金缺口。
校园贷平台宣传手续简便、放款快速,通常仅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基本资料即可贷款。
部分平台审核机制宽松,甚至无需提供家庭收入证明等材料,这种便捷性吸引了许多学生。
校园贷平台通过在校园内张贴广告、举办活动、发放传单以及利用社交网络推广等方式,不断扩大影响力。
一些平台利用同学之间的口口相传,使许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借贷陷阱。
相关部门对校园消费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一些打着金融创新名号的校园贷得以畅通无阻。
部分校园贷在发放贷款时不需要面签、不需要提供担保人书面保证、不控制贷款用途,存在高利贷的风险。
校园贷诞生初衷是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贷款以完成学业,以及解决在校生的创新创业资金短缺问题。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校园贷进行非法活动,导致校园贷逐渐变质,成为一些学生的负担和陷阱。例如,通过签订虚假的高额借款合同、产生高额滞纳金等方式,强迫借款被害人支付高额违约金,并利用虚假合同向受害人及其家属追偿债务。
为了规范校园贷市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部与银监会等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取缔校园贷款业务,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