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铁广州工程局承建的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跨西江钢混混合连续刚构桥顺利实现合龙,该桥的孔跨布置为(109+200+200+109)m,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跨度时速350公里无砟轨道钢混混合连续刚构桥。
施工单位中铁广州工程局现场负责人介绍,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全长15.652公里,融合了斜拉桥、系杆拱桥、转体连续梁、钢混刚构桥等多种桥梁结构形式,堪称一座“桥梁小博物馆”。其中,跨西江钢混混合连续刚构桥采用悬臂浇筑混凝土箱梁与钢混结合梁的组合方式,钢梁施工采用了新研制的多功能一体化工装设备,实现一次整体提升。
施工区域处于西江一级繁忙航道,整体提升高度接近40米,施工难度极大,对项目团队的技术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西江桥合龙现场,一艘长68米、宽18米,载重2700吨的运输船,稳稳承载着长度75米、重量约600吨的钢箱梁,精准行驶至桥下预定位置并完成抛锚定位。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运用缆绳、拖轮等辅助工具,对运输船展开精细定位操作。另一边,施工人员对吊具进行精密调试,全力确保提升安装能够一步到位。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吊装采用了桥面提升机提升的创新方式。施工团队将施工挂篮巧妙改造为桥面提升设备,从提升设备下放四根钢索,分别牢固系在钢箱梁的四个吊耳之上。随着连续千斤顶缓缓运行,钢箱梁以每小时4-5米的速度被整体一次性提升至预定位置。在钢箱梁顺利提升到设计位置后,施工人员随即对钢箱梁进行焊接固定作业,随后运用钢绞线对桥梁实施张拉连接,最终实现整个桥梁的成功贯通。
“为保障钢梁顺利提升并精准就位,我们连续多日对箱梁线形进行严密监测,深入分析各项数据,并通过建模模拟合龙口宽度,为此次创新型无嵌补段毫米级精准提升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总工程师杨景新表示。
西江桥位于西江一级航道,桥址地质溶洞发育极其强烈,且呈串珠状分布,溶洞高0.5~40米不等。项目创新采用“大扭矩旋挖钻+冲击钻”结合的组合施工工艺,综合使用分层抛填造壁、钢护筒跟进、预注浆固结处理等措施,实现了深水岩溶大直径超长桩基快速成孔。
在主墩低桩承台施工过程中,面对西江深水急流环境,项目通过优化围堰拼装方案,采取多向限位和动态纠偏等措施,最终克服围堰深水急流精准定位难、深埋下放难的问题。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广湛高铁建成通车后,广州市区至湛江市区中心的通行时间将大幅缩短至90分钟,将有力推动粤西地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通讯员:王祥、杨景新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通讯员:曾铠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通讯员:曾铠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