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以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1:55:00    

5月26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盛大开幕,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奏响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激昂乐章。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根基、血脉与记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正以其磅礴之力,推动着强国建设不断迈向新高度。

溯源铸魂,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将文化建设提升至重要战略高度。一系列有力举措精准发力,廓清理论迷雾,校正工作航向,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确立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完善工作体系,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促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些举措成效显著,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让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提升。文化自信的筑牢,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昂扬自信之姿,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

强基善治,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刻不容缓。文化治理能力关乎文化发展质效,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智慧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数字化服务,让全民共享文化硕果,文化治理与数字时代同频共振。此外,强化党的领导为文化治理指明正确方向,确保文化发展始终服务人民与国家大局。持续提升文化治理效能,能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铸就文化新辉煌。

以文化人,凝聚民族复兴伟力。以文化人,是汇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关键路径。我们多管齐下,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到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再到全党学习教育与基层宣讲深入推进,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构筑中国精神、价值与力量。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文学创作者扎根基层汲取素材,作品引发广泛共鸣;“村晚”等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尽显群众活力和创造力。以文化人的过程,促使主流价值、舆论、文化不断壮大,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高度团结。这种团结凝聚起强大合力,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精神向往。文化发展以人民为最终归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着力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积极作为,着力提升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方面,深入人民,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文艺工作者扎根实践、聚焦生活,创作出一系列人民喜闻乐见的佳作,展现美好生活新貌。另一方面,依靠人民,充分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使人民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力军。此外,服务人民,文化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与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支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让传统技艺成为增收新途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贴近群众生活;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赓续文脉,彰显中华文化风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密码,让古老文脉赓续不绝、智慧滋养当代文化建设,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命题。新时代,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果丰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流失国宝回归,文化遗产资源底数渐明,各类文化工程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开展,“考古热”“博物馆热”等热潮涌动,中华文脉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在国际层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与自信开放的姿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成功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活动,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中华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不仅提升了自身影响力,更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彰显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价值与担当。

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以文聚力,共同擘画文化强国的壮丽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散文学会会员)

责编:王舒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