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追“绿”逐“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8:00:00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围绕绿色工厂建设和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进行专题调研

追“绿”逐“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怎样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人工智能怎样赋能千行百业?5月12日至15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邢台、石家庄、唐山、廊坊开展专题调研。代表们入园区、进企业,边走边看边讨论,为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支招献策。

追“绿”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绿色工厂长什么样?

5月14日,在位于邢台市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代表们刚下车就发现了这里的与众不同:作为一家以煤炭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厂区内没有飞扬的煤灰,闻不见刺鼻的气味,甚至连穿梭行驶的卡车也看不到尾气排出。

“那是氢能卡车,排放的是无色无味的水蒸气。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清洁能源动力汽车应用,构建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绿色低碳运输体系,综合清洁运输比例在80%以上。”中煤旭阳公司负责人刘雷说。

在厂区内边走边看,一排排白色的高大建筑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刘雷介绍,那是2023年10月投资建设的氢能源示范项目,年产氢气2.1亿立方米。

“煤炭加工企业为什么要建氢能源示范项目?”有代表不解地问。

5月15日,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左一)向代表们介绍绿色工厂建设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霍相博摄

“我们的主打产品是由煤炭加工而成的焦炭。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焦炉煤气等大量有价值的副产品,氢的占比可达55%。”刘雷细致解释,此前受技术限制,大部分焦炉煤气只能进行燃烧处理。如今,得益于该项目,公司每年可产出5000万立方米高纯氢,能为500余辆氢能卡车提供绿色无碳动力,间接减排二氧化碳4万余吨。

刘雷告诉代表们,通过持续改进生产工艺,目前公司可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仅实现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还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现在企业各类副产品的总产值已超过主打产品焦炭。”他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看来,以绿色工厂建设推动资源高效化利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他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和高效的终端处理设备,建立健全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不断提升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当前,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正以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为目标,持续推进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在这里,代表们对一块电子屏产生了浓厚兴趣。屏幕上,氧气、天然气用量实时更新,空压站、地源热泵、锅炉等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能源智慧管控系统,通过对水、电、蒸汽、压缩气及燃气等全品类能源的实时监测,可实现智能化能耗分析、精准化能源调度。”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武介绍。

能源低碳化是绿色工厂的显著特征。近年来,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依托能源智慧管控系统,持续加大“绿色投入”:建成屋顶光伏3万平方米,累计减少碳排放约2.1万吨;安装余热回收装置,累计节约天然气6.5万立方米;上马智能切割产线,以等离子切割替代化石能源切割,年减少碳排放180吨。“目前,公司综合效能提升了15%,年可节约成本300万元。”张建武说。

“在‘降’字上下功夫,在‘增’字上做文章,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是绿色工厂建设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涛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企业走上绿色发展快车道。

不断完善绿色工厂国家、省、市三级培育机制,到去年底,河北共建设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815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309家。各市也积极开展市级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代表们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工厂建设的指导力度,完善奖励措施,强化宣传引导,推动更多企业积极投身到绿色工厂创建中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逐“智”

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5月13日,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展厅内,屏幕上播放的全流程一体化生产排程大模型、全流程钢铁生产视觉辅助模型应用情况专题片,吸引了众多代表驻足观看。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万浦热电有限公司检修部副经理张晓建站在队伍最前排,看得尤为认真。

“全流程一体化生产排程大模型由我们自主研发,它就像一个‘最强大脑’,具有深度学习、智能分析能力,可实现对钢铁生产全流程10多道工序的全面感知、预测和统筹,为生产排程调度提供优化方案。应用生产以来,中间产品库存降低了15%,重点客户订单准时交付率达到100%,有效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唐钢公司信息自动化部部长李晓刚介绍。

唐钢公司加速向“绿”向“智”蜕变升级的创新实践,让张晓建代表备受启发。他认为,政府应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打造行业标杆;鼓励龙头企业提炼并共享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度应用人工智能的典型案例,助推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经实现了深度渗透。在唐山市的河北华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台人形机器人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推出的AI助教机器人,它搭载了深度搜索和自主研发的大模型,拥有强大的知识库,并具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动作感应等功能,通过优化教学流程、提供动态教学反馈和自动化学习等,可有效增强课堂互动性。”公司总经理商旭说。

听到这儿,全国人大代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艳秋眼前一亮。她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自适应学习、沉浸式体验等领域正展现出独特优势,应鼓励教师利用AI等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推动教学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张艳秋代表建议,各级政府、学校和企业应协同发力,通过系统性培训、场景化应用、制度化保障,为培养创新型教育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5月14日,代表们来到位于廊坊市开发区的顺丰速运廊坊转运中心。这里的“人工智能+智慧物流设备”让代表们大开眼界。

扫码、装货、运输、避障……在该中心二楼库房,一个个外形酷似大号扫地机器人的智能设备,正载着货物在仓库里灵活穿行。“一旦接收到下单指令,它们就会在场地内自动规划路线,寻找到目标货架,待工作人员装好货物后,自动送往作业区。”顺丰速运廊坊转运中心负责人刘健说。

怎样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商品流转速度?这是代表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刘健介绍,中心引入了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分拣系统,建设了6套高速分拣主线、5套高速装车主线、1套小件全自动分拣设备,以及拣货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无人叉车等智能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基本实现了“上午寄即日达,下午寄次日达”的同城快捷服务。

“快递包裹飞速流转的背后,离不开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系统加持。”代表们认为,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技术装备应用,开展物流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培养和引进数字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实现物流行业的整体提升。

钢铁行业装上“最强大脑”,AI助教走进课堂,拣货机器人精准作业……如今,人工智能已润物无声地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怎样加快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带动全行业、全链条改造升级?

抢抓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系统化政策支撑。

聚焦人工智能对社会各行业带来的冲击,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认为,应加快建设新的人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特别是加快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河北算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人工智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代表们认为,应充分发挥优势,协力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全面赋能河北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强化“人工智能+”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代表们还建议,进一步夯实河北算力供给基础,强化数据要素供给,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河北日报记者 霍相博 刘冰洋)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