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日谈·世博与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5:46:00    

编者按:

今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15周年,我们邀请了十位与世博有着不解之缘的作者写下了“世博与我”的故事。这些生动隽永的故事,包含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历久弥新。

今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15周年,这场在国际展览局和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盛会,是生动隽永的中国融入世界的故事,给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经过激烈竞争,中国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在当晚举办的庆祝晚宴上,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写下了一句话——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回想当时情景,我十分自豪,但也非常平静,因为胜利不是突然的,更不是一种惊喜,它是我们努力以后的客观必然。2001年10月,我出任中国驻国展局代表和上海申博办副主任,由此开启了我的十年世博路。初到巴黎前线,工作千头万绪,彼时五国申办创下世博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竞争。我遍访其他87个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反复沟通,争取他们同意中国举办世博会,有的国家代表拜访多达20多次,最少也有3次。当时,我每周都要制定全面的工作进程表,时任驻法大使吴建民邀请我参加几乎每个工作日上午举行的使馆晨会,时常听取我申办工作的安排和进展,及时加以指点。尽管竞争有极大的变数,但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没有一票是不能被争取的,而且我们的竞争一定得在阳光底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最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世界人民的积极鼓励下,中国赢得了一场堂堂正正的胜利,我们的真诚被世界承认、接受并赞赏。

申博成功,举国欢腾,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伟大的希望如何成为伟大的现实,需要众志成城的努力。因为是第一次举办世博会,所以筹备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尽管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举办过世博会,但没有一届世博会是可以被复制的。

《国际展览公约》明确规定,办博理念、方略、政策和措施,要经国际展览局审议并批准,最后集成的文件就是《注册报告》,我负责这一报告的起草和统筹工作。这份报告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和法文,需要阐明我们办博方方面面的期望和努力。这中间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由于我们从来没有办过世博会,所以很多观点、看法和做法,一时国际同仁无法完全理解,需要不断沟通完善,而且这份报告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次过关的。2005年4月,11万字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初稿提交后,国际展览局随即反馈了108个问题,每一个都十分复杂,涉及国情、国际规则等等。关键时刻,我和团队成员反复推敲、一一破解,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当年12月,我们的注册报告在国际展览局代表大会上一次性通过,获得近100个成员国的一致赞同,在展览局历史上前所未有,令国际同行钦佩不已。

犹记得当时确定的世博园区土地上有18000户居民,烟囱林立,交通拥堵,里面的居民几乎全部使用煤球炉,家里都在用马桶。而依靠办博,18000户居民,5万人全部动迁,包括江南造船厂在内的274家工厂全部搬迁。洛塞泰斯秘书长曾亲自到访上海市民家中,他一直关注着世博动迁安置,甚至一度担心工期,但“中国速度”让他叹为观止。在共同努力下,世博会首先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美好起来。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在184天的运行中,我们迎来了190个主权国家、56个国际组织,吸引了超过7308万人次的参观,举办了2万多场文艺演出,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第一次创建城市最佳实践区,第一次为残疾人创设生命阳光馆……创下了诸多之最。在这场世界文明盛宴的背后,从世博园区规划到城市更新,从市民参与到志愿者服务,都有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奋斗。以被亲昵称为“小白菜”的志愿者为例,园区内只需七八万志愿者,选拔之初竟然有63万人报名。而这些“小白菜”的身后,有着更为庞大的城市志愿者队伍以及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他们团结一致、默默付出。

上海世博会是一本写在大地上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今天,人们依然要以高昂的热情纪念之、传承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应成为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