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2018年,习近平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5 年,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07年3月下旬,习近平同志到上海工作、任市委书记,30日瞻仰中共“一大”和“二大”会址。
4月17日,他在静安区调研党的建设工作,冒雨察看了国企党建、社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情况。
4月17日
认真听取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情况介绍
这次调研中,在中华企业大厦察看楼宇党建工作时,习近平认真听取了一家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情况介绍。
看到这里的党员工作台前都公开挂上了“先锋模范岗”的标牌,习近平频频点头,勉励他们要进一步起好表率作用。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加强上海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要着眼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重点抓好社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通过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
4月18日
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天,2007年4月18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以锲而不舍、心无旁骛的意志和决心不断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其中包括:
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运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4月24日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2007年4月24日,习近平前往宝钢集团、宝山区调研。
下午,他首先来到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
他说: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是国企重镇。我们有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搞好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也要推动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不断提升上海整体经济实力。
接着,他察看了一家集钢铁加工、零售、配送于一体的民营钢铁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全国性流通网络,建设钢铁流通企业的情况。
在同宝山区党政干部举行座谈会时,习近平指出,宝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谈到上海经济发展时,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一如既往地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思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和加强监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成长。
习近平指出,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发挥好工人阶级“带头羊”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抓好非公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月28日
始终坚持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几天后,2007年4月28日,在会见第二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习近平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各位企业家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他说——
这些年来,上海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参与国企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要大力褒扬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在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作贡献,积极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精神。
上海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继续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非公经济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会催生更多机遇、孕育更多商机、提供更大的舞台。希望全市非公经济人士,抓住机遇,敢为人先,走出一条符合上海特点的非公经济发展新路,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他指出——
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服务经济领域中的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力度,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大局和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加快自身发展,为上海率先推进改革开放增添动力和活力;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回馈奉献社会,推动上海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切实做到亲商、兴商、安商、富商,使上海真正成为投资创业的宝地,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同舟共济、合力而为,推动上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共同奋斗。
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的修改
增加了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内容
加重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量
2007年5月24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开幕。
习近平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瓶颈和难题,工作上还有一些不足。对此,我们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但有的方面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其中,就包括国有经济竞争力尚需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突破。
据解放日报《共谱科学发展崭新篇章——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诞生记》报道,报告在修改中,增加了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内容:
强化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加重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量,提出要切实消除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近日解放日报理论频道公号“解放|思想”推文纪念的袁恩桢,2007年6月2日在《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解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文中写道——
分析上海企业的状况,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外资企业发展迅速,为上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条“快腿”;民营企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比重不大,是一条“短腿”;国有企业占了上海经济的最主要比重,但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条“慢腿”。
今后,要进一步调动国企、外企与民企的积极性,让三者并驾齐驱,共同托起上海经济的新飞跃。
7月11日
要大力促进民营经济繁荣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2007年7月11日,习近平在青浦区调研。其中在青浦工业园区商务大厦,习近平等仔细了解园区发展和引进企业情况。
在调研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
要大力促进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今年3月2日新华社电《“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一文提到,2007 年习近平同志在青浦区调研时,了解到民营经济实现的税收已经占到青浦全区税收的50%以上。他对青浦的干部说:
“民营经济也是青浦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我在宝山调研的时候,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中央有明确的要求,这也是上海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如今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华新镇企业服务中心大楼
7月22日-24日
浙江学习考察之行
2007年7月22日清晨出发至24日,习近平率上海市代表团赴毗邻上海的浙江省进行学习考察。
习近平说——
要学习浙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上海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得益彰地发展,把“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
23日,上海市代表团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市、宁波市和义乌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情况。
习近平说,浙江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提升经济竞争力、完善市场机制、发展民营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上海学习和借鉴。
冒着烈日,上海市代表团驱车135公里,来到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市学习考察。随后,代表团马不停蹄,赶往宁波市学习考察。
在两天半时间里,上海市代表团走企业、看港口、访市场……
上海同志对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完善市场体系,发展民营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民生问题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深刻的切身感受。
习近平动情地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浙江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许多宝贵经验,值得上海认真学习借鉴。
8月29日
发展民营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政府不大包大揽,不放任自流
2007年8月29日,习近平冒雨到奉贤区调研。
他来到庄行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走进新华中心村村民吴德龙家,试乘新研制的燃料电池城市大巴。
在与奉贤区党政领导干部座谈时,习近平指出:
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充分把握长三角联动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联手做强。
要大力弘扬发奋图强的创业精神,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人自力更生、自主创业,使奉贤真正成为创业者的乐园、民营企业的乐土。
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发展民营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大包大揽,不放任自流。政府应该在降低门槛、优化服务、搭建平台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习近平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都有重要作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握时机,扬长避短,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9月4日
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缓解民企融资瓶颈、助力引进人才
2007年9月4日,习近平在普陀区调研时指出:
上海建设“四个中心”需要充分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成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国内外各类要素大流通、大交汇的重要枢纽。普陀区是上海的“西大堂”和陆上重要门户,要开拓思路,不断创新。
今年3月2日新华社电《“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一文提到,普陀区民营经济的一大特色是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区域自主创新的主力军,2007年9月4日这天调研时,习近平同志听取汇报后说——
普陀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强化产学研联盟,采取措施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为民营企业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还要发展一些“民办、公助、党领导”的商会、行业协会。
临走时,他叮嘱区干部:
“要利用上海‘西大堂’的优势和特点,重点引导发展集聚型、服务性、高端化民营经济,为提升上海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
9月21日
浙江发展民营经济经验值得学习
2007年9月21日,同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举行会谈时,习近平指出——
上海要真心实意学浙江之长,浙江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提升经济竞争力、完善市场机制、发展民营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民生问题以及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的许多宝贵经验值得上海学习。
会谈前,上海和浙江省党政领导会见了在沪浙商代表。习近平在会见时说: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培育和成长起来的浙商群体,是推动浙江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参与上海建设的生力军。
上海作为全国的上海,要搭好平台、营造环境、做好服务,为各地企业来沪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以上信息,全部出自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解放日报》的公开报道,及今年3月2日新华社电《“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一文。
仅是一窥,已可足见:“一贯支持”。
原标题:《重温习近平在上海是如何支持民营经济的》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解放日报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吉方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