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致敬劳动模范|郭彦刚:精研焊技,为企创效4900余万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7:39:00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炼铁总工厂维修技师郭彦刚:

精研焊技,为企创效4900余万元

5月9日,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炼铁总工厂维修技师郭彦刚在调试台钻。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下蹲弯腰用手触摸焊缝,将头探到管道之间仔细观察连接口,使用检测仪对管道扫描体检……5月4日一早,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炼铁总工厂维修技师郭彦刚和工友,对40多米的高炉挨层挨处巡检,用了2个多小时。记者见到郭彦刚时,他已是满头大汗。

“巡检是大事,容不得丝毫马虎。”郭彦刚认真地说,这项工作对于保障安全生产、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不久前,就是在这儿,我们及时发现了地下输水管道破裂,避免公司更大的损失。”郭彦刚指着一处尚有翻动痕迹的地面告诉记者,3月28日,他和工友在这片区域巡查时发现地面异常潮湿。挖开地面,一股6米多高的水幕瞬间从管道中喷涌而出。经过紧急排查,这条为两座高炉供水的管道因弯头连接处老化锈蚀,产生了裂口,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影响高炉正常生产。

停水焊接,还是不停水带压焊接?前者虽然技术难度低,但会导致高炉停产20多个小时。一座高炉每天产能约3700吨,停水焊接意味着巨大损失。

“现在生产任务重,时间就意味着产量。”郭彦刚决定采用技术难度更高的后者。他和工友凭借之前高炉热风冷却水系统主管道带压堵漏的成功经验,迅速设计出导压导流专用装置,拿出看家本领,不到6小时就完成了输水管道的焊接抢修工作。

“设备检修、抢修工作,会经常遇到很多新情况,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维修方案,这就要求维修技师不断创新技术、提升本领,要有敢为人先的闯劲、不服输的钻研劲和不怕失败的韧劲。”郭彦刚向记者吐露自己的心得。

记者跟随郭彦刚走进一栋厂房的二层设备室,套着灰色铸铁外壳的大型机器随即映入眼帘。“这是高炉透平机,10多年前为了修复它,2天2夜连轴转,真是费了大力气。”郭彦刚说。

高炉透平机是一种价值上千万元的节能装置,每天能节省电费3万元。2014年,该机器转子轴端进气侧密封处出现大面积磨损,最深处达30mm,严重影响正常使用。若返厂维修需要耗时数月,经过综合考量,企业决定自己维修,这项任务落在了郭彦刚身上。

厂内没有可借鉴的相关经验,怎么办?用冷焊太费时间、热焊现有设备达不到加热条件……郭彦刚将自己拿手的焊接工艺写到纸上,查阅理论资料并挨个进行模拟实验,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焊接方法,通过气焊将黄铜堆焊到铸铁封面上。

但随后,溶剂又出现了问题,有的刚焊上就裂开,有的出现重层现象。“倔脾气”上来的郭彦刚,不眠不休地开展了大量实验,最终找到了合适材料,与助手连夜对密封面进行铜焊填充焊补、砂轮打磨,连续工作12小时,最终实现精准修复。

这次维修,郭彦刚创造了该企业内第一例在大体积、大厚度灰铸铁上进行黄铜钎焊的实例,奠定了灰铸铁黄铜钎焊维修应用的技术基础,为企业直接创效约80万元。

郭彦刚牵头成立河北省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14年来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焊接技术应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自行设计改造制作热风余热再利用换热器,节约费用约100万元;改造高炉铜冷却板进出水管,创效约50万元……截至去年,该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公司“五小”创新设备改造1277项,创效4900余万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0项、创新增效成果15项、省级科研技术成果9项。还培养出一批技术能手,其中多人获邢台市技术标兵、邢襄名匠等荣誉称号。

“技无止境,精益求精。”郭彦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践行于工作中。他始终秉持工匠精神,从普通焊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谈及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郭彦刚说,这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带领工作室不断创新破解焊接技术难题,培育一批复合型、创新型焊接技工人才,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