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出借他人,却沦为犯罪团伙“跑分”洗钱的工具人。这暴露出一些人对出租出借银行卡、电话卡的风险认知严重不足。
出租出借的银行卡、电话卡,多被用于为诈骗、走私、非法集资等犯罪流转资金,是犯罪分子销赃变现、逃避侦查的一环,危害性不可小视。根据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还有可能构成“帮信罪”,面临拘役、罚款等处罚。
出租出借行为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是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对“帮信罪”缺乏认知,误以为未直接参与诈骗就无需担责。他们把出租卡看作无本得利的“兼职”“投资”,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其违法本质;另一方面,诈骗团伙的骗术不断升级,用“刷流水”等话术包装非法行为,又或把赃款伪装成合法资金,降低参与者的防备心理。
随着“断卡”行动的推进和实名制的落实,犯罪分子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被有效阻断,他们又把目标锁定在老年人、在校学生等群体身上。针对这一情况,应强化法律宣传,特别是针对易受害群体定向开展普法教育,阐明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危害性,破除认知误区。社区设立“反诈驿站”提供法律咨询和防范指导;金融机构、电信部门应对开卡用户的法律责任作出提示;畅通反映渠道,对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由于相关犯罪活动隐蔽性强,还应升级技术防控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利用好大数据等技术,精准识别有异常行为的银行卡,及时冻结可疑账户并上报,阻断犯罪渠道。互联网平台要清理“兼职跑分”“收卡”等诱导性广告,屏蔽涉诈关键词,前置处置各类违法违规信息,减少犯罪信息的传播。
无论是出于贪图“好处费”,还是“举手之劳”的帮忙行为,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犯罪分子的手法还在不断升级,购买黄金、直播打赏、加油卡充值等新型洗钱方式层出不穷。人人都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等,谨防沦为犯罪“帮凶”。
(作者曾诗阳),原标题《出租出借银行卡隐患不小》
来源: 经济日报
2025-04-23 14:33:00
2025-04-23 11:17:00
2025-04-21 16:26:00
2025-04-21 10:43:00
女子数十次转账250元给前夫付抚养费,附侮辱性言词!法院:罚1万
2025-04-19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