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以正大为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7 01:59:00    

【改进文风大家谈】

文章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反映客观事物,传播知识,表达思想、情感的有机整体,既是一种有组织、有文采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文风则指作者或作品在文字表达中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和气质,涵盖语言习惯、修辞手法、情感基调、逻辑结构等综合特征,是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融会的整体效果。缘此,文风当以正大为美。

所谓正大,指文章、言辞或人格应当具备端正、光明、宏阔、庄严的特质,以端正之心发宏大之声。其核心在于强调文章应当承载道义、彰显气象、引领风尚,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也是对文艺创作本质的思考。

正大之文风,有其道德哲学的根基。文章是思想的载体,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承载社会责任,要求思想纯正、气象恢宏、境界开阔,超越狭隘私欲。孔子提出“辞达”,朱熹解释说“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就揭示了将思想性置于形式美之上的批评准则。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也是强调这一意义指向,推崇光明磊落的表达。

正大之文风,承载反映时代精神、叙写社会现实、发挥教化与宣传的作用。文章须有为而发,有其现实的针对性,班固说“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苏轼倡导“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皆主张文章有补于世用,寄寓着作家对时代、现实社会的关切,反映时代精神,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正大之文风,要求文章内容符合道德规范、社会正义,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不囿于琐屑私情;表达庄严,语言刚健质朴,避免浮华轻佻;情感真挚,发乎本心,而无矫饰虚伪。这一文风,是对刻意追求险怪奇巧、柔靡纤弱、晦涩难明之弊病的有力矫正。

在传播极其便捷、海量信息充斥的当今,正大之文风更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对抗碎片化表达而导致的思维浅薄、价值虚无,从而重建公共话语的理性精神,维护传递真善美的价值立场,坚守理性尊严的表达风骨。正如钱穆所说:“中国文学之可贵,正在其能使人培养出一番性情,使人能具有一副胸襟。”质言之,正大之文风,既要求保持“为天地立心”的担当,又要具备“修辞立其诚”的真诚,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坚守文字的精神高度,由端正文风而引导思想之守正出新。

(作者:雷恩海,系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