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流水,而一座新城的生长却是肉眼可见的。
8年来,华北平原腹地,雄安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拔节,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实景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城市的核心是人。雄安新区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设施,更有温情满满的生活——
10多万群众正逐步从农村融入城市生活;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疏解高校、知名医院陆续落位;15分钟生活圈、全龄友好城市、一系列“妙不可言”的城市场景,成为雄安显著标识。
人民之城,是雄安新区的温暖底色。
3月21日,在雄安新区容和悦泽幼儿园,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新城里的幸福生活
阡陌田野变身一座新城,对生活于斯的人而言,是一次生活方式的转变。
雄安新区的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10多万群众正逐步从农村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生活被重新定义。曾经的农民,如今成为了城市的建设者、服务者、受益者。
南文营社区居民肖秋云,自2021年搬进回迁小区后,对城市便利生活一直赞不绝口。
在社区的帮助下,她在附近的一家单位找到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每天骑电动车上班仅需8分钟。小区楼下社区食堂、超市、药店、银行、公园等一应俱全,走路5分钟就能到。
“住在这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以前在村里可没这么方便。”肖秋云十分珍惜现在的生活,她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如今已从一名普通的保洁人员升职为卫生主管,薪资待遇也提高了。
像肖秋云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回迁居民为数不少。他们的收入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兼具,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雄安新区坚持安居和乐业相衔接,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先立后破、有力有序做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累计提供用工需求40万余个,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在雄安,“15分钟”是一把尺子,它丈量出的是城市理想生活的模样。
每天一早,雄安容和乐民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欣悦出门上学,步行10分钟就来到学校,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构建了“15分钟教育圈”,确保社区居民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在雄安新区容西片区,一些老年居民的生活也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而丰富多彩。贤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容西第一养老驿站结合老年人的需求,经常开展手工制作、爱心理发等活动,同时定期组织义诊、心理咨询等服务。
雄安新区自规划之初,便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建设细节。“15分钟生活圈”正成为定义现代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标尺。
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更是一座“花园里的城市”。
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园林事业部部长武芳芳全程参与了悦容公园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2019年建设伊始,悦容公园就超前布局智能管理框架。当初我们预留的硬件接口,就像给未来技术安装‘插座’,有利于悦容公园正在搭建的公园智慧管理系统。”武芳芳说,适度超前的管理模式在悦容公园后期运营中的优势逐渐显现。未来,他们还计划在悦容公园布设无人机巡检系统,可实现隐患自动识别和应急处置。
从悦容公园到在建的中央绿谷,从“被动满足”到“主动关怀”,公园管理、服务理念不断跃迁。“如今‘三件套’已成为雄安新区‘2.0版’公园标配,这‘三件套’包括公园内的林荫小道、无台阶畅行漫步道,运动场地设施,直饮水系统。”武芳芳说,正在建设的中央绿谷二期、三期就是“2.0版”公园。
在“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正成为雄安风景的当下,雄安还将便捷融入城市生活中。
在悦容公园、白洋淀高铁站站前广场等公共区域,均设置直饮水点,为游客提供方便;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林荫停车场和小型足球场等设施,让居民乐享便利生活……以创新的理念增进民生福祉,雄安新区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对外吸引力。
3月21日,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定安社区食堂,居民正在用餐。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让更多“一件事”高效办成
3月5日,雄安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雄安国知云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龙文涛,提交了所有手续后,半小时完成公司设立,拿到营业执照。
营商环境好不好,办事速度和服务效率是个硬标准。雄安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务服务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升级。推出“企业开办3.0版改革”,企业设立审批时间压缩至0.5小时,首套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业务实现“线上同步办理”,网办率达99.4%。
今年,雄安新区对标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出台《2025年雄安新区营商环境“上台阶”工作要点》,围绕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推出50项具体措施。
打造规范有序、独具特色的市场准入环境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前不久,雄安新区企业经营范围自主公示通道正式启用,共上线2953项自主公示项,突破了传统经营范围统一规范表述的局限,允许企业将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或新兴业态的经营内容进行个性化展示。
“高效办成一件事,零障碍办好每件事”是雄安新区每个政务服务工作者的承诺。
目前,新区已实现“企业信息变更”等21个主题“一件事”线上线下联办申报,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全面实施建设项目“一会三函”审批制度,审批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
“‘一会三函’审批制度的实施,以及营商环境局等部门提前主动对接服务,不仅大幅压减办事时间,更让我们感受到新区的政务服务温度。”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前期部部长隋承泉表示。
“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探索创新,打造‘疏解一件事’‘政策一口清’等雄安特色‘一件事’服务场景,研究DeepSeek等先进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局长高立春表示。
3月23日,在雄安新区容西全民健身中心,体育爱好者在打篮球。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京雄同城化加速扩大“朋友圈”
双城生活、同城体验。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正以京雄同城化加速区域协同发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民生服务互联互通,让“双城生活”真正升级为“同城体验”。
“以前办理企业迁移需往返北京和雄安多次,现在营商环境局为我们提供了全流程帮办服务,一次不用跑,线上就能办完所有手续,节省了时间和成本。”3月17日,雄安北京小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屈女士有感而发。
当前,300多家央企各类分支机构在雄安新区落户扎根。为了让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下、发展好,新区持续加大资源投入,落细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让疏解人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幸福。
截至目前,192项京雄政务服务场景、209项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事项全面落地,20项北京电子证照在雄安实现“亮证即办”,京雄两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企业“一键迁移、无感畅办”,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租房、购房可以提取在北京缴纳的公积金,京籍疏解人员的子女回北京就读、参加中考高考都没有障碍,疏解人员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时的水平。
高立春介绍,今年新区将持续聚焦卫生、教育、医保、社保、资质资格等民生关切领域,新增不少于100项“同城”服务事项,拓展“雄安一卡通”应用场景,力争发行数量突破100万张。
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从雄安新区到大兴机场最快只需19分钟;京雄高速全线通车,1小时直达北京;京雄快线8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建成后对形成京雄1小时都市圈意义深远……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让双城生活更加从容。
一座城市的温暖,还体现在公共服务层面。
目前,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平稳运行,为雄安新区注入了优质的教育与医疗资源。
一张不断延伸的高质量教育、医疗服务网络正在形成——雄安宣武医院二期工程正在推进,计划扩容产科、儿科等科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已开工建设,另有协和医院等多家在京三甲医院确定布局雄安;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育集团成立,京津冀74所优质学校与雄安建立合作关系。
“双城”变“同城”的美好愿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这座未来之城正以京雄同城化为笔,持续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时代答卷。(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康晓博 李畅 郝金钰)
王伟肖:下好社区治理“绣花”功夫
3月12日,王伟肖在电脑上查看社区工作者上门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摄
3月12日9时,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不动产制证一体机前,居民陈玉琦握着手机反复进行人脸认证,但系统一次次提示“认证失败”,令她焦急不已。
“您遇到什么问题了?我来帮您看看。”一个清亮的声音从陈玉琦身后传来。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快步上前,得知陈玉琦想打印不动产权证书却始终无法通过认证,她接过手机帮陈玉琦仔细核对申请流程。终于,系统响起了“认证通过”的声音。
“谢谢王书记,幸亏有你帮助!”拿到不动产权证书,陈玉琦一个劲儿道谢。
“社区治理是个精细活儿,必须用心下好‘绣花’功夫。居民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王伟肖说。
开展大走访,是下好“绣花”功夫的重要内容。南文营社区有8个小区,包含3764户家庭8000余名居民。自2021年居民回迁以来,王伟肖便带着社区工作者坚持上门走访,问需求、听建议、解难题……8个小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王伟肖的足迹。
“民情台账”上整齐的笔记,见证着治理的精度:每家每户有几口人?老人健康状况如何?孩子上学情况怎么样?家里最近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等等。王伟肖将居民装在心里,带着社区工作者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下好“绣花”功夫,需要创新。在王伟肖带领下,南文营社区创新推出了“三项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这一举措不仅让千头万绪的社区工作变得脉络清晰,更能高效深入地解决居民的诉求。
资源清单上,辖区内企业、商铺、学校、卫生服务中心、警务站以及社区的能工巧匠等信息一目了然;问题清单里,从楼道照明设施损坏到绿化带补种,再到车棚维修……居民反映的每件小事都有专属编码;责任清单则像“作战地图”,标注着物业、市政等各个责任单位的对接流程。
对于问题清单中居民提出的诉求,王伟肖和同事会调动资源清单上的各类资源,对接责任清单上的各个责任单位,全力以赴解决。这套创新举措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让居民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48岁的肖秋云,就是“三项清单”举措的受益者。
“刚搬进安置房时,王书记来上门走访,得知我没有工作,她比我还着急。”肖秋云告诉记者,王伟肖一边安排她到社区就业服务中心接受技能培训,一边联系用人单位,几天后便为她带来了好消息:社区附近的某企业有个保洁岗。
带着对王伟肖的感激,肖秋云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如今,她已从一名普通保洁人员升职为卫生主管,不仅薪资待遇提高了,每年还有休假。“没有王书记,就没有我的今天。”肖秋云说。
社区治理的“绣花”功夫,不仅是细密针脚里的技术活儿,更是将心比心的情感活儿。从调解邻里纠纷到疏通下水管道;从上门照料独居老人到冬夜里排查供暖……把居民装在心里的王伟肖,24小时在线,用真情、责任守护万家灯火。(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
2025-04-02 20:35:00
2025-04-02 17:09:00
2025-04-02 16:24:00
北京银行涨2.81%,短期趋势看,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主力轻度控盘
2025-04-02 15:10:00
2025-04-02 11: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