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卢氏检察院:司法+妇联共探未成年人保护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8:57:00    

一场社会调查揭开原生家庭创伤,一堂训诫课堂唤醒法治敬畏,一次沙盘游戏打开封闭心门,一封《督促监护令》重启亲子对话……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检察机关正联合妇联构建“分级干预+精准帮教”双轴机制,打造涉罪未成年人保护的“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为迷途少年点亮重生之路。

连翘心疗:沙盘中的破界微光

“沙盘里的城堡,是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心理咨询室,曾因盗窃被捕的15岁少年小轩(化名),正通过沙盘游戏重塑内心世界。父母离异后的小轩,在其父亲的监管和教育缺失的情况下长期陷入情感荒原,最终在自卑与不善言谈的困境中辍学并误入歧途。针对此类因原生家庭创伤引发的行为偏差案例,卢氏县人民检察院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级干预要求,构建起“科学评估-靶向干预-动态追踪”矫治体系:联合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组成专业团队,运用人格测评表、SAS焦虑量表等科学工具为每名涉罪未成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心理档案;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红黄蓝”风险等级,对小轩等“红色高风险”群体定制包含沙盘治疗、家庭系统治疗以及正念训练等强化干预方案。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心理关爱活动20余次,为16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悉心化解孩子们的心理创伤,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排解负面情绪,并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应对能力,让他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能够勇敢前行。目前,项目中共有5名少年重返校园,2名少年更是荣获了“阳光成长之星”的称号,彰显了“司法+心理”矫治模式的有效性,以精准化干预让更多“小轩”从沙盘走向现实,完成从“迷途者”到“追光者”的蜕变。

连翘亲缘:司法+妇联织就破冰网

“以前只知道打骂,现在学会了怎么和孩子沟通。”家长王女士在卢氏县人民检察院和县妇联开设的“亲子沟通训练营”中感慨万分。她的儿子小浩(化名)曾因沉迷网络暴力游戏而多次斗殴,亲子关系一度降至冰点。司法社工在做社会调查时发现,小浩父亲长期以高压管教掩盖情感忽视,导致孩子通过暴力宣泄孤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卢氏县人民检察院深知亲职教育的重要性,特邀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亲职教育活动。由检察官发放《督促监护令》,明确要求其监护人每周参与1次“非暴力沟通”课程,学习“倾听-共情-引导”对话技巧;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其家庭设计了“家庭契约”——每日晚餐分享趣事、每周户外运动一次、在节假日、生日要相互庆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家庭会议,亲子之间相互讲解本周对方的美好和不足,相互反思,相互促进。

卢氏县检察院依托“司法+妇联+家庭”干预模式,系统性补位亲职教育。在“亲子沟通训练营”中,家长与孩子通过“信任背摔”“盲行挑战”等拓展训练重建信任。小浩父亲在活动中第一次听到儿子说出“我希望您能多陪我打球”;卢氏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妇联通过开设《亲子沟通技巧》《冲突化解策略》等专题课程,针对存在亲子冲突的8个家庭开展“家庭系统治疗”;司法社工每月家访、心理咨询师季度评估,动态跟踪家庭改善进度。16份《督促监护令》推动家长参与家庭教育课程超200课时。如今,小浩从“斗殴少年”蜕变为校园篮球赛冠军队长,其父亲也从“权威型家长”转型为“陪伴型导师”。

“孩子犯错,根源可能在家庭。只有补上亲职教育这堂课,才能真正筑牢保护防线。”该院检察官表示。

连翘既是中药界的“希望之蕊”,也是卢氏县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的精神图腾——其花耐寒早放,恰似少年冲破困境的生命力;其果清热散结,暗合司法修复社会关系的治愈力。目前,卢氏县人民检察院携手妇联,将“司法惩戒力”与“家庭疗愈力”熔铸为重生密钥。窗外,连翘花簇拥绽放,那些曾被阴影笼罩的少年,终将在司法的温度与妇联的托举中,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聂梦涛 李雪)

【编辑 滢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