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辛弃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是谁?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7 12:19:29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南宋诗坛,辛弃疾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武艺高强,胆识过人,一举打破了世人心中“文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偏见。千年前的一个黑夜,当叛徒张安国与几个部下得意洋洋地准备饮酒庆祝时,他怎料到,一个身形魁梧的青年仅带着十几个人就捣了他的营帐,将他的头颅一刀砍下!

就是这样一个赤胆忠义的辛稼轩,怀着一腔热血,几历生死,从金人的重重包围中逃了出来,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国。可是,迎接他的是什么了?是苟且偷安的朝廷,是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是长达数十年的闲适!“醉里挑灯看剑!”英雄已逝,唯有一腔豪情震荡山河,在历史的夜空久久回响!

对于这样的英雄人物,后人总是喜欢为他们的传奇人生添加一些“别样色彩”。从古至今,在所有的英雄传说里,女主角必是一位红粉佳人。似乎唯有这样,英雄的世界才算完美。也正因为如此,作为词人的辛弃疾,他的世界就应该有“爱情”!

因此,那首著名的《青玉案 元夕》也被人们理所当然地看成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词作。其中那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成了古往今来传唱不衰的爱情名句。可是,这样理解一位心怀家国的孤胆英雄,是否有些狭隘了?

很多人认为,这个“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就是一位青春妙龄的少女,是辛弃疾梦中的佳人。他们倾心相爱,却不能相见。少女应该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她藏在暗处,早就发现了心上人。

但是,她却不急着与词人相见。而是先考验考验他,看他有没有耐心。她看着他着急的样子,偷偷地捂着嘴,悄然无声地跟在词人后面。等到词人快要崩溃时,少女才从暗处跳了出来,给了词人一份意外惊喜。

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像极了一部偶像剧?只可惜,这首词作的“主角”不是粉头油面的“小鲜肉”,而是一位顶天立地的铮铮硬汉。很显然,这样的剧情不适合辛弃疾!因为辛弃疾的一生,可不是什么偶像剧,而是一个传奇。

辛弃疾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从沦陷区起义,来到了自己国家所在的南方。他本来以为,凭他英雄豪杰般的气魄和才识,很快就可以收复失地,很快就可以回到山东的老家。可是,谁知道,他流落南宋数十年,一直到死也没有回到家乡。

辛弃疾写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呢?那时,宋高宗刚刚逃到南宋,到处兵荒马乱。一直到南宋建都临安时,才有这种繁华热闹的元宵节景象。等到岳飞遇害后,南宋政府就完全放弃反攻,安心苟且地活着,真是“直把杭州做汴州”!

那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究竟是何意呢?其实,他说的是他自己。他到南方来,是为打回北方去。可现在,愿望落空了,岳飞也被害了,那些偏安的君臣就“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了。

当众人“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时候,有谁知道,这热闹繁华的世界中,有一个人却孤独地躲在“灯火阑珊处”,唉声叹息!那在灯火阑珊处的人是谁呢?就是辛弃疾他自己呀。要不然,王国维为何会把它称之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呢?的确是真知灼见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