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郎中”本来都是古代官职名称。春秋时期,官职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秦汉时期,官职有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光禄大夫,都不是医生,而是官职名称,也有的是爵位名称。战国时期,始有郎中官职,秦汉沿用,隋唐时期承袭,分掌各司业务,为尚书属官。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医官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人们尊称医生为“大夫”、“郎中”。到了宋代,宋徽宗政和年间重定官阶时,把医官分等定级,其中最高等级的被称为大夫、其次为郎(郎中)。为了区别于官名,将医官“大夫”的“大”,改读成dài(代),而不读dà(大)。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医官有了“大夫”和“郎中”两个称呼以后,北方地区一直称“大夫”,南方地区始终唤“郎中”,而北方“大夫”是中医、西医的统称,南方“郎中”则特指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