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提到生物,很多人可能就会首先想到“理科中的文科”,进而想到“背”“抄课本”“默写课本”等等。当然这些不是一个完整的对生物的看法,但这种印象也表明了生物注重记忆的特点。的确,生物这门学科中记忆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考试确实会涉及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比如某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或是主观题要求按照课本规范答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记忆。但这门课不止是记试剂这样的细枝末节和背诵课本的机械操作,有许多的生命现象的原理需要理解并且灵活运用,这不止是“死记”能解决的。
我认为生物是有意思的,它离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我们都是生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学了第一册《分子与细胞》,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如细胞的分子组成、内部结构、工作过程……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给了我们稳态的观点,不仅给了我们内环境的知识,可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还介绍了不同层次的稳态……我是带着很大的好奇心来学习生物的。
生物不是死记硬背,把原理理解好了,我们可以分析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不过理解原理的基础也是记忆,有一些原理其实并不好记,比如光合作用,还有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所以在理解原理方面,记忆也是重要的。对于记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学到新知识后,一开始忘得很快,可能一小时后只剩下一半不到,一天后只剩下 30%不到。而进行复习,就能唤起遗失的记忆,而且复习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因此我建议用一本详细的资料获取全面的知识点。
在上课之前先预习,这样上课就相当于复习了,效果更好,之后再多次复习,可以有效巩固知识。在记忆之外,在考试中,我们还需要养成处理信息和将所学知识带入情境中的能力。现在的生物考试,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有那么多直来直去的问题,信息题越来越多,题目越来越长,这更考验我们的阅读、分析能力,但看似复杂的题目其实都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这其实很有意思。
下面介绍具体的学习方法。个人认为,高一高二第一遍学的时候还是要以理解原理为主。把各种现象的原理理解了,可以应用了,就差不多了,不用过度抠细节。(其实第一遍学的时候细节也记不住)。我觉得最难的是刚上高一时,由于中考不考生物,没什么基础(虽然初中生物和高中关系不大),从零开始理解生物原理是一个“坎”,这是不容易过的,但我觉得过了之后就会好些了。以我个人为例,我复盘一下自己当初开始学生物的心路历程。我初中没怎么上过生物课,然后是在初升高的街接班上上了生物,就是每天花俩小时听老师讲了课本上差不多一小节内容,听课时感觉有点无聊,两个小时过后感觉把课本上写的这一部分内容差不多搞懂了,但下去做题目还是一脸懵逼,脑子不清楚,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因此我感觉初学生物时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的。
然而开学后进行生物的学习还是比较顺畅的。每节课将课本推进一点,课下完成的练习册,有讲解,有答案解析,而且题目都是选择题,完成起来也不困难,完成后对着解析看每个题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为什么错,在这个过程中接着回忆、巩固知识点,感觉很棒。开学后没有遇到困难,我觉得与开学之前的预习是有关的,不过花这么多时间听课性价比可能有点低,可能自己研究课本和资料有同样的效果。以及学校的练习册讲解和答案解析详细,对着看文字解析可以有效地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理解好了以后会发现好些题目都是差不多地那样考查几个知识点,于是可以越刷越快。
说了半天刚升高一时的经历,其实从高一上到高二下都是一样的,就是仔细看资料的讲解,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的时候,然后做资料上的题目。题目答案的解析可以在还不熟时强化熟练度,实在熟了以后就可以不用看了。也可以加一本资料刷(要有解析),刷好了原理应该就理解好了,水平也上来了。
然后高一高二的考试涉及课本细枝末节的细节比较少,第一遍学把原理理解清楚就很不错了。这里的“原理” 包括渗透作用的原理啊、呼吸和光合的原理啊、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原理啊等等,考试主要就是考怎么利用这些原理解决问题,对小细节,比如显微镜的用法什么的考得比较少。毕竟高一还没有进行高三的反复复习,按照遗忘曲线理论这些小细节比较容易被忘掉,不经过反复的复习是记不牢的,考试时碰到时同学们脑海中应该都只有模糊的记忆,然后十分拿不准,好在考得不怎么多。
然后就讲高考复习了。我们班从高二下开始做理综,那个时候还没正式开始复习,而且我们当时理综的题型和现在不一样。但这个感觉应该是一样的:回顾以前的知识感觉原理大概还记得,但是做主观题时却感到不对劲,有许多空都填不出来。大概在高三系统复习前我们一是对之前知识生疏了,二是水平不足以应对高考。那个时候我一边看资料自己复习一边硬着头皮挑战理综(其实在高二时挑战理综是一件新奇而有意思的事),不过现在没有理综了,而同学们应该还是按部就班高三开始复习。高三有整整一年,一轮复习的时间也非常长,
所以大家有充足的时间克服以上两点,把所有的知识都能熟练应用,并把水平提升到能应对高考。一轮复习是从头开始一点点来,我觉得这进度还是比较慢的,照着资料 (学校发的一轮资料应该讲得比较详细)好好看把知识捡起来就行了,如果觉得作业过于基础可以跳过忽略一些。
现在高三的同学们一轮复习应该快结束了,然后的二轮复习应该会讲一些重要专题,不过我们那时候因为疫情上网课效率低下。所以我再讲讲高三怎么刷卷子。我们做的理综生物(现在己经没有了)选择题只有6个,一个有6分,可能现在的选择题数多一点,分值少一点,容错率高一点,更能全面考查对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我们那时候考查的范围比较窄,而且运气成分更大。
选择题的选项里可能会出现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要是没记好6分就没了,现在应该稍微好一些。我们当时有一道选修题经常考一些书上的细节,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这样。针对令人头疼的细节,我觉得还是要按照遗忘规律,多记几遍。高一高二时记不住的什么斐林试剂配方啊,什么各种实验的操作细节啊,现在就多记几遍把它记住。而且要善于积累新细节,因为说不定哪个题里就会来一个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为了避免这种“考试题里出现没见过的细节”的情况,建议还是多做题,选择题也不是很花时间,可以多见一些题,多积累新细节。
可以多利用一些资料,比如我高三5月份时在做题时看到一个“甲基绿和吡罗红不能分开用是因为它们存在竞争关系,一个染 DNA 一个染 RNA,要是单独用会都染了”的新知识。
结果过几天翻高一的试卷时竟然也在这上面发现了(高一时没注意)。市面上资料很多不好选,而且万一资料有冲突的很麻烦,所以我觉得还是把学校发的资料(包括高一的)保管好吧,要是自己买就用比较知名的,然后有了资料一定要仔细看,不要记得似是而非,不同资料有说法不一样的要仔细研究或是问老师,搞清楚究竟该怎么说。然后主观题有一些回答的套路,有人就建议背课本,其实我觉得单纯的背课本效率不高,结合题目效率会高一些。多做题,多看答案,体会答案的答法。我觉得做题时没有必要全写下来,对于主观题可以单纯的看,在脑海里作答,然后再对照答案,如果一致就跳过。有差异就记下来,这样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