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身份通常是指在中国社会体系中的体制内公职人员,他们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等手续,并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干部身份类型:
这类毕业生由人事或教育有关部门办理接收手续,并在所在单位办理转正定级后获得干部身份。
军队干部在转业到地方后,也具有干部身份。
通过人事部门接收的留学人员同样可以获得干部身份。
即使没有全日制大中专学历,但通过自学具备大专以上的国家承认学历,如电大、函授的本科、大专,并且被人事部门批准聘干、录干后,也具备干部身份。
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的人员,自然具备干部身份。
部队中,军校毕业的学生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提干的排级以上军官都属于干部范畴。
例如教员、卫生队医生、后勤非现役保障人员等,通过文职人员招聘程序录用到岗位的人员,也归为干部序列。
包括计划内统招、定向、自费、委培等,以派遣证为标志。
2001年以前经地市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录用为国家干部的人员,以军队任职、转干材料为标志。
例如解放前参加革命的担任干部职务的人员、解放初自然形成的干部、经公务员考试录用为公务员的原不具备干部身份的人员、被转为公办的原民办教师、70年代末经地方革命委员会批准招录的教师等,他们通过不同的程序和档案材料获得干部身份。
这些干部身份类型涵盖了不同学历、不同途径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人员,并且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方面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干部身份并非终身不变,若要失去干部身份,通常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或自愿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