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量文献的记载和现如今已经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是有着比较悠久的货币使用历史,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货币的使用历史至少也是也有4000多年了。从最开始的原始的贝类货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蚁钱币等货币,再到秦始皇同一中国之后,秦朝所使用的方孔钱。货币文化在中国可谓是一脉流传,源远流长。
在明清以前,中国其实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制度对比起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的,各国的货币基本上都是实物货币并且以贵重金属居多。但是在近代的道路上,随着西方世界的不断发展,经济上的大踏步前进,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西方开始在金银之间徘徊,继而甚至是走向了金本位制的道路,而在这时,中国的日常生活仍然离不开“钱”,下层的民众所使用的以铜质、铁质的钱币居多,而上层的人则普遍使用银质、金质钱币。
其实,在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我国的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我国还有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纸币历史。其中,最早被发明的纸币就是一种被叫做“交子”的楮币。
这种纸币最开始是由蜀地的有钱的商人们印制的,当时因为四川地区的铜钱十分缺乏,而铁钱笨重,运输起来又是十分的不方便。所以在成都有16户富商,他们共同集资,一共集资36万缗作为储备金,用来保障“交子”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当时,在蜀地楮纸十分盛行,并且楮纸的纸质十分耐磨又绵软,非常适合用来制作纸币。所以就选用楮纸作为制作货币的原材料。因为有富商大户的担保,交子有着很高的信誉度。所以很快就在四川地区流行开来。
随着民间交子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了官家的视野当中。到了宋朝的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的时候,官方的交子正式发行了。
其实,中国在还是还是青铜币本位制的情况下就孕育出了纸币,乃至后来相配套的纸币体系,都是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的。在五代十国时期,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各地区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但是川蜀地区因为地势崎岖,入蜀不易,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使得该地区在战乱当中能够偏安一隅,内部保持相对的安定。但是同时也使封建势力不断地滋长。尤其是后蜀统治时期,统治者们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压榨当地百姓的钱财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到后来又为了防守别国的侵扰,开始募兵屯粮,更是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激化。
到后来的北宋朝廷,也因为统一的需要,要集中权力、兵力、财富于中央朝廷,对这一地区过度索取。很多人生活陷入绝境,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出逃蜀地。当北宋王朝的大规模战争结束,北宋的统一的实现,川蜀地区的情况才发生了转变。
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人们富足生活、国家财力富强的方面的追求,北宋的统治者调整了治理国家的策略,将政策对准百姓,给百姓以政策上的恩惠,减免五代十国时期的不合理税收,大力推行廉政政策,要求官员修身爱民,对官员的行为准则专门颁布诏令,予以告诫。同时在对外政策上面,结束了对外的敌对政策,为国家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而川蜀地区在这一时期,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治国策略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北宋真宗皇帝在位时期,成都一度发展到唐代“杨一益二”的盛况。全国的经济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发展,贸易量与日俱增,商业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与此同时,北宋政府对于货币流通进行严格管制,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都要足额,铸造要严格按照要求的形制、用料、重量实施。这本是有益于商业活动的政策。但是这样的规定,造成货币面值与前代的货币出现不同,流通中的铁钱作为商品的价值高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
所以虽然宋朝政府规定严禁捣毁货币,但是也阻挡不了民间毁钱铸器的做法。于是,有相当的数量的铁钱退出了市场的流通,再加上王小波、李顺起义的破坏,减少了钱币的供应量。面对发展迅速的经济,钱荒问题愈发突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四川地区因为茶叶、马匹等贸易的发达,铁钱笨重,自身的独特地理条件又加大了钱币的运输难度等原因。所以“交子”最终在宋代的四川地区诞生。
交子在蜀地从一种民间的货币转变成为国家信用货币的过程中,大致可以看做是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川蜀地区因为宋朝的政策支持,成为了重要的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其他的地区的长途商贩带着钱币来这里采买货物。一开始,这些外来的商人们会将自己手中的银钱到一些金融商铺兑换成带有商铺标号的票据,这些票据既可以在商品的买卖交易时使用,同时也可以用这些票据在指定的地点兑换成现银。使票据具有了货币职能,能够代替铁钱进行流通。
这时候这些票据的使用主要是依靠开票人的信用,依靠商铺的信用立足。到第二阶段,四川地区经官府的挑选之后,选出来16户有实力,并且信誉良好的富豪,共同集资,将36万缗作为保障金。由着16户共同担保来发行交子。只需要缴纳现钱就可以兑换同等面额的交子,在用交子兑换现银的时候,则需要额外每贯收取三十文作为手续费。这一时期,因为有保障金,再加上还有16户商户的信用,使得交子得到更为广泛地认可,在川蜀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随后,逐渐由政府接受管辖。政府对于富商大户将利益至上,面对不可抗力等的冲击,集体信誉就很难在发挥作用。从而很容易引发挤兑风波,众多交子的持有者蜂拥到交子铺进行兑换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有官员上书,认为应当将交子放到国家的信用体系当中去,对它进行正常的管理,在社会稳定、没有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发生的时候,就不对交子进行过多的干扰。在采纳了这一建议,将交子交由官办之后,有国家信誉作为保障,再加上它自身小巧、便携等优势使得在川蜀地区广受欢迎,对川蜀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其他朝代一样,宋朝将国家的人力、物力也用于了边境的防守和边境的战争当中去。
宋朝在同西夏的战争当中,朝廷征调了一百多万人投入到战争当中去。为了前线的粮食、衣物等军需物资的供应,政府希望能够发挥出商人的力量,鼓励商人上到战争前线去运输军需。所以政府向商人们提供一种叫做“交引”的期票。当商人们运送粮草等军需物品上前线之后,政府就用这种期票来做交付。商人们可以用这个“交引”在开封的“榷货务”,宋朝的市场管理机构来兑换铜钱。
后来,得到政府允许。一些商户可以直接进行票据交易。期票的做法节省了商户们运输货币的费用,得到了商户的支持,“交引”的运转得到了良性的循环。但是后来,在王安石的激进变法前提下,边疆战事所呈现出的扩大态势,财政支出加大,政府开始超发交子,流通中的货币量开始急剧膨胀。交子的流通顺畅、经济向好发展的局面最终还是没有维持下去。
究其主要缘由,主要还是在政府上。
政府没有能够有效地控制“交子”的发行量,没有掌握好手中的权力。一但当政府面临着超额的政府预算支出时,政府首先想到的解决措施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加大货币的发行量。而不会去想方设法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来到达效果。就是因为政府如此这般滥用公信力,交子发行量失衡,到了北宋哲宗元符年间时,新旧发行“交子”的兑换比率已经上升到了1:5的比例。大量的交子成为政府敛财的工具,失去信用的交子最终成为一张废纸。
在此后,北宋王朝的统治者甚至不加收敛,越发猖狂。导致纸币的信用一降再降。到了后来,民间人们已经拒绝再接受纸币,手中有纸币的人都是想方设法的希望能够将手中的纸币兑换出去。市场上甚至是一度出现了纸币泛滥,而铜币竟然难得一见的局面。就在这样的混乱当中,使得国家的货币体系也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北宋王朝也在这场动荡之中走向了灭亡。
前期,南宋王朝对于货币还是比较严谨的,但是到了后来,面对政府的财政苦难,南宋政府逐渐开始滥发纸币,物价飞升,纸币逐渐失去了货币功能。货币制度的紊乱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南宋经济制度的崩溃,这也成为南宋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宋和北宋俩大王朝,最开始都享受过纸币所带来的红利,但是到后来,王朝的覆灭都有纸币的原因在,成为摧垮一个王朝的利器。
可以说,交子见证了宋朝经济的从振兴到衰败的整个历史进程。到了元朝纸币的发行量达到了顶峰,元朝的“中统钞”、“至元钞”都出现过大额度的贬值,到后来,人们对纸币已经没有多大信任度了,明朝的交易甚至只能以以物易物来进行。到了明清两朝,作为我国古代货币史最后一幕,从宋朝开始的纸币基本上已经消失不见了。
在明朝的最开始,也发行过一段时间的纸币“大明宝钞”,但是也遇到了大额度贬值的情况,明政府随后决定停发纸币,市场交易当中也不再使用纸币来进行交换。同时承认白银的货币作用,规定以后百姓交税等都可以使用白银。从此,白银成为了明朝和清朝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虽然在这期间也有人上书皇帝提议发行纸币,但都被皇上驳回。
但在太平天国期间,为了维持战争,清政府也短暂的发行过一段时间的纸币。而中国近代的统一的纸币体系,就要从一九三五年开始说起了。
现如今,纸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广泛地流行开来。各国纸币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依靠着国家的信用来生存。发行权力归国家所有,并且设置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配备进行纸币的发行和管理,在这些特点当中,都能够看到交子的影子。
所以说,无论后世的人们对货币有这或好或坏的评价,都对交子有着极高的称赞。作为已经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交子”,在人们今天的生活当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仍值得我们进行更多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此来为人们今天的生活做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