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浅谈《论语·里仁篇》: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是“大丈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08:35:46    

春秋时期的纵横家景春与孟子有过一段流传千古的对话。

景春说道:“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夫吗?他们两人一生气,就连诸侯都会害怕;他们两人如果安定在家中,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孟子却是不同意景春的话,回答道:“这哪里算得上什么大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之礼时,他的父亲会训导他;女子在出嫁的时候,她的母亲会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地对待家人,谨慎地说话做事,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然而,大丈夫应当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这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显然,在古人的心中,一个有德之人,必定也是个能正确对待富贵、贫贱的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富与贵的意义,审慎地看待贫与贱的磨砺,合理地处理威与武的考验,这才是大夫应该具有的素质。

当然,孟子这样的思想,其实也并非其“原创”,而是借鉴了孔子的话。《论语·里仁篇》第五章中记载: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有德的君子是不会享受的。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不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那么有德的君子是不会去摆脱的。因为君子知道,一旦背离了‘仁’的准则,又哪里能够称得上是君子呢!一个真正的君子,即便是一顿饭这样短的时候,也不会违背‘仁’;即便时间再紧迫,也一定会遵守‘仁’的准则;就算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会坚定地与‘仁’同在。”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者,首重其身,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的举止,以自强不息之心,立德、树德。不论是面对富贵还是贫穷,都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保守自己的良知,不能为了身外之物去谋求不义之财,也不能为了虚名而做沽名钓誉之人。

要时刻坚守信念,言谈不背于德,行事不违于仁,以平常之心看待宝贵,以平淡之情对待贫贱,不为他人的意志所左右,才能真正做一个“里仁为美”之人。

相关文章